簡體   English   中英

為什么Viterbi和Reed-Solomon都用於DVB-T?

[英]Why are both Viterbi and Reed-Solomon used in DVB-T?

根據我的理解,DVB-T數據包通過兩個FEC系統,即Viterbi,數據丟失高達50%,RS,數據丟失高達10%。 這些被稱為外部和內部編碼。

我無法理解第二次RS編碼的必要性(在這種情況下,188字節長的MPEG-TS數據包又增加了20個字節)。

更具體地說,損壞的數據包會發生什么,例如55%? 維特比解碼器是否修復了50%的錯誤,而RS的剩余5%錯誤是固定的?

對不起我的傻瓜。

維特比/ RS的能力和目標差別很大:維特比編碼緊接着基帶/模擬電平,其中每個比特都有很高的被破壞概率。 這與一種方案相結合,其中並非所有例如'00000'到'11111'的組合都是可能的,但是其中每隔一個或1/3或2/3比特是根據傳輸的一些N個先前比特的歷史計算的校正比特。

這導致數據的相對較高的擴展,並且通常可以校正單個位錯誤的一半。 人們必須注意到校正位也會發生誤碼......

這種誤碼校正可以減輕主要在AWGN信道上的誤差,並且在某種程度上減輕瑞利衰落(由於具有多徑傳播的移動車輛導致的信號衰落的仿真模型,即來自多個路徑的相同信號)。

由於維特比編碼器的“窗口”很小,並且當整個窗口上出現突發錯誤 (例如7位)時,編碼器無法糾正任何錯誤。 因此,需要二級編碼器:Reed Solomon(在DVB或CD中)編碼器使用大小為8比特的碼字,即當碼字中的單個比特被破壞時,需要修復完整的碼字。

因此,該想法是,外部編碼器可以將偶發的單比特錯誤減少到可管理的水平,從而基本上將突發錯誤(未接收信號的長周期)留給內部編碼。

暫無
暫無

聲明:本站的技術帖子網頁,遵循CC BY-SA 4.0協議,如果您需要轉載,請注明本站網址或者原文地址。任何問題請咨詢:yoyou2525@163.com.

 
粵ICP備18138465號  © 2020-2024 STACKOOM.COM